close

這本書於2007年出版,厚達486頁,商業週刊那時還以這本書做了一個專題報導,但是隨著時間過去,這個理論不再出現在新聞中,而我也漸漸遺忘曾有過這樣的理論。但是在去年一年的閱讀的幾本書中,不斷有作者引用「黑天鵝效應」的理論,讓我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,但看到是這麼厚的一本書,本以為是一本像磚塊一樣硬的理論書,開始讀了之後才發現作者是一個講冷笑話的高手,生動的舉例讓這本書的理論更好懂!

馬上讓我進入正題吧!何謂「黑天鵝效應」?

在發現澳洲之前,歐洲人相信全世界的天鵝都是白的,直到歐洲人到了澳洲才發現原來有黑的天鵝,大吃一驚!於是作者把這符合以下三個條件的事情稱為「黑天鵝事件」。

1.不可預測性。

2.衝擊力強大。

3.一旦發生之後,人類會事後諸葛的將之合理化。

舉例來說,911事件、Google、金融海嘯都是黑天鵝事件,它們都具有不可預測性、衝擊力大、人類事後諸葛的特性。

這樣的事情是人類的系統無法預估的,因為人類習慣常態分配的事情,也就是所謂的「鐘型曲線」,也就是習以為常的事情,尤其是以過去預測未來,以今天預測明天,但是往往離群的事件與現象才是改變人類歷史的關鍵。以911事件為例,這件事情大大衝擊了美國人對於安全的認知,同時引發了兩場戰爭。而仔細回想一下,在Google成為網路巨擘之前,你可曾看好過這樣的經營方式,而智慧型手機在iPhone之前,你可曾看好APPLE的競爭力。

所以「黑天鵝事件」無法預測,但是遇到事情不預測則是違反人性,所以作者說日常生活的小事情就儘量預測吧,例如猜猜今天會不會塞車、預測一下哪一支球隊會拿冠軍‧‧‧這種事情無傷大雅。

但對於作者說,儘量把自己的投資部位壓在黑天鵝事件上,這點我存疑,既然無法預測,那就要盲目去壓寶在離群的事件上,這樣的概念要怎樣落實在實際運作中,我大大的困惑,我想我會在其他的閱讀中找到答案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pisdino 的頭像
    pisdino

    發條人@PIXNET

    pisdi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