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要讀日式推理很難避開東野圭吾,因為他太多產了,願意借書給我的人手上都有個幾本,但是作品內容的評價就很難說了,誤觸地雷的機率頗大。既然上次看了《畢業 : 雪月花殺人遊戲》,加賀恭一郎系列的第一集,我覺得滿有趣的,接下來就看看同系列的其他本,這次看的就是這本《惡意》。

以下為出版社的介紹文:
「人氣作家日高邦彥在移居加拿大前夕於家中慘遭殺害,命案現場的發現者為日高的新婚妻子,及同為作家的昔日同窗野野口修。野野口修記錄好友意外經過的筆記成為警方破案的關鍵線索,眼看真兇呼之欲出,然而,隱藏在殺人動機背後的,卻是令人不寒而慄的惡意......

書中交互穿插著死者 好友野野口修,及刑警加賀恭一郎的自述與筆記,真相就掩埋在兩份真假難辨的紀錄中!不可不讀的經典,東野圭吾手札敘事推理傑作!」

在讀這本書時,首先就要注意到作者寫作敘事的手法。東野圭吾用兩個第一人稱的「我」在這起兇殺案的舞台上彼此鬥智,一個是野野口修筆記中自述 的「我」,野野口修用命案發現者及好友的身分紀錄事件偵查的進展,或者說是掩蓋事實與誤導方向;另一個「我」則代表加賀恭一郎,用以描述偵查犯罪所發現的 事實。但是兇手要掩蓋的並不是犯罪的事實而是犯罪的動機。

誰是犯人及犯罪手法的解謎在小說的前半段就已揭曉,後半部都在探究犯人殺人的動機,也因為著重於動機,東野圭吾少見地去刻畫了角色的深度與骨肉,以營造「一種即使是捨棄自己生命也要將對方弄到身敗名裂的惡意」,隨著作者筆下情節的發展,讀者會發覺兇手要做的不只是掩蓋事實,更想要封住死者的口,企圖扭曲翻轉事實, 因為他的目的不在犯罪不被發現,而在於更深的「惡意」,要把自己年少時犯下的罪惡栽贓給死者。

這「惡意」的根源就像是看到純白的事物,就想偷偷把髒手印抹在上面,尤其別人的東西越潔白,弄髒它的意圖就更強烈。活在陽光下的人,隨時都要注意從陰影中伸出的黑手企圖將你拉入黑暗中。

這種情形普遍存在於人類社會。成人的派系根源於利益,落單的孤鳥往往就會遭到排擠,更甚者是某種精神上的凌辱。而青少年的派系很糟糕的就是根源於那種「討厭某個人」而組成,可怕的是青少年分不清下手的輕重,這種「惡」反而更加明顯,不像成人必須規避法律而隱晦不明。受害者身體與心靈受創後,人格反而更加扭曲。

這起犯罪乃是青少年霸凌的後遺症,是陰影逆襲的悲劇。

對於這樣的「惡意」,我羨慕那些可以勇敢說出實話,抵抗群體壓力的人,他們似乎永遠站在正午的陽光下,把畏縮的暗影踩在腳下。

 

惡意(09新版)

* 作者:東野圭吾
* 譯者:婁美蓮
* 出版社:獨步文化
* 出版日期:2009年10月01日
* 語言:繁體中文
* 裝訂:平裝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pisdino 的頭像
    pisdino

    發條人@PIXNET

    pisdi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